如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作曲家——从“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与作曲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议题说起

2018-01-08 17:09:30
81 0
[摘要]今年六月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与作曲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探讨如何培养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作曲人才。从巴托克对于农民音乐在其创作中的运用,我们可以认识到作曲家的创造力应源于专业、学科与个人三方面的相互激荡。学科的跨专业学习,应以不同乐种的分析课程,以及辅助学科的建立为基础。另在个人部分,希望学生接触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透过切身的田野调查与接触,增加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创作动力。


今年六月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与作曲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探讨如何培养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作曲人才。从巴托克对于农民音乐在其创作中的运用,我们可以认识到作曲家的创造力应源于专业、学科与个人三方面的相互激荡。学科的跨专业学习,应以不同乐种的分析课程,以及辅助学科的建立为基础。另在个人部分,希望学生接触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透过切身的田野调查与接触,增加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创作动力。 

作者: 不详 来源:不详
实时热点
Realtime Hotspot
  • “才子书”:明清时期一个重要文学概念的跨文化解读

    "才子书"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和文化现象。在中国古典小说早期西译的过程中,"才子书"不仅最早被译成西文,亦是最受西人重视的小说文本。西人对"才子书"的译介和研究构成了早期的汉学研究,特别是小说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重视小说序跋和强调"才子书"的文人性等传统;现代的汉学研究不仅继承了早期汉学"才子书"的研究传统,在对小说评点细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才子书"的文人性;而在中西学术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西人对"才子书"的译介和研究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小说研究的动向,促使国内小说研究从对"才子书"通俗性的重视转向对其文人性的深入探究。"才子书"的西游和东洄构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耦合关系。

活跃用户
Active Users
  • 文艺青年+关注

    一个孤独的文艺小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