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曲旋律写作溯源及独特风格的技术构成——杜鸣心近期课程教学中个人阐述撷英

2018-01-08 17:15:50
273 0
[摘要]作曲家杜鸣心在88岁高龄时仍为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开设了一学期题为《器乐曲与旋律写作》的选修课。他针对目前学生创作中在旋律写作方面的缺失,通过从器乐曲旋律写作角度分析讲解自己作品,在给予同学们写作上帮助的同时,梳理了自己创作思维与技法。本文扼其课程中对重点乐例分析阐述之要,详解他所使用的主题核心呈示与发展的四个过程,并分述据此推导出的杜先生器乐曲旋律写作思维的三个主要来源和他个人独特风格的技术构成。

作曲家杜鸣心在88岁高龄时仍为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开设了一学期题为《器乐曲与旋律写作》的选修课。他针对目前学生创作中在旋律写作方面的缺失,通过从器乐曲旋律写作角度分析讲解自己作品,在给予同学们写作上帮助的同时,梳理了自己创作思维与技法。本文扼其课程中对重点乐例分析阐述之要,详解他所使用的主题核心呈示与发展的四个过程,并分述据此推导出的杜先生器乐曲旋律写作思维的三个主要来源和他个人独特风格的技术构成。 


继承是艺术发展之本,创新是艺术进步之魂。“对戏国际当代艺术展”(简称“对戏”)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与世界发起新的对话。“对戏”,既是发生在舞台之上唱念做打背后的所有准备,更是以戏剧的发生场为空间,用展览的形势来表达戏剧艺术和当代艺术,在基于各自本体的创作基础上,对于艺术边界的主动探索。戏剧艺术和当代艺术在拆解和交融之中形成的新表达,是试图从新的视角来重读戏剧和讨论戏剧和当代艺术的跨界对话。 “对戏” 展览中汇集了17位国际艺术家的作品,作品的媒介涵盖了戏曲动画、戏曲音乐、视频影像、舞台装置、纸本、油画、丝网版画和VR体验。用“声”“听”“看”的立体表现形式呈现了一个多元和包容的艺术盛宴。

 

 

主展厅“戏”空间内嵌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挖掘,而对京剧《三岔口》的梳理则为核心关注。 《三岔口》的故事情节简单,但其在昼亮的聚光灯下表现出伸手不见五指挥刀格斗场面,可谓是中国戏剧“虚拟”表演最具代表性的呈现。展厅中,李文培和马驰分别用宣纸水墨纸本和新媒体动画的形式还原了《三岔口》“做”“打”的经典表演。郝俪,黄琦馨、丁文尧则是以《三岔口2015》《三岔口2016》《三岔口2017》为创作蓝本。此系列戏曲作品是戏剧艺术家周龙试图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交融并蓄,融唱念做打于一体富有浓厚喜剧色彩的演剧样式。展厅中, 周龙以两把“红桌子”的舞台景置形式,形成一种简洁自由的舞台空间。观者走入,恰似置身于舞台之中。空间配以灯光手段的变换,使观者沉浸在剧场的氛围中,拉近了与观众的交流距离。其作品《三岔口2017Ÿ舞》则是拓展剧场空间可能性的最新尝试,舞者的肢体语言诠释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

 

 

 “影”空间呈现的是叶甫纳、戴陈连、芦优幽及芦雅兰(Katarzyna Matuszczyk-Lu) 的动态影像作品。叶甫纳在作品之中的扮演,与其对于虚拟人生般场景的建构一同,构成新的观看关系。而戴陈连,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中最早尝试将剧场观念与影像相结合的艺术家,其“家庭剧场计划”中的表演与展厅外部空间的剧场遥相呼应,映衬出了视觉艺术的戏剧美学。

 

 

剧场之外的开放式空间“梦”中, 王海洋的绘画作品《无题》、柴觅的纸本绘画《外部世界》,以及程昱峥的影像作品《天才》,它们与开放式空间中流动观者之间的对话,就如同戏剧表演之中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交叠关系,集中体现了艺术创作是连接艺术家个体精神世界与现实的真实通道。

 

除此之外,在“对戏”之中,所有参与者的身份都发生了多重意味的转化。唱者为画,画者入戏。《最后》的创作者邹四维,以及《生旦净丑》的创作者黄显俊,其作品内容是从戏而生。展览中,又有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使用戏剧表演之中的艺术元素进行的实验与探索,诸如吴彤的雕塑作品《三岔口》。当所有作品凝聚在展览空间之时,戏剧艺术和当代艺术之间的微妙关联再次被激发:演员不仅仅是演员,而且是在表演本体之上进行探索的艺术实验者;艺术家不仅仅是视觉美学的创作者,而且是戏剧艺术新的传播者。由此可见,“对戏”之中不是单向的艺术载体呈现,更多的是从相对中完成的艺术对话和交流。

 

“对戏”是繁星当代艺术中心的最新发声,呈现的多元的艺术元素包容了更多的观者。繁星当代艺术中心是一个当代艺术和戏剧文化深度对话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旨在以多元化的交流、多维度的展示、创新型的体验形式来表达当代艺术的戏剧美学和戏剧艺术的视觉呈现。依托于繁星戏剧村特有的戏剧文化氛围,繁星当代艺术中心剧场化的解构了艺术界线的同时,也转化了以承载表演的空间体的含义。剧场空间从原本视角单一的台前幕后,生发为更为广泛的空间体,随着不同展览单元对于空间的需求,移步换景,在移动之中面对戏剧与艺术的对撞。剧场,在这过程中,也完成了从传统剧场空间向未来剧场艺术空间的延伸。因此,在剧场上演的“对戏”不仅仅是一场表演,也并不是一场表演。


作者: 不详 来源:不详
实时热点
Realtime Hotspot
  • “才子书”:明清时期一个重要文学概念的跨文化解读

    "才子书"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和文化现象。在中国古典小说早期西译的过程中,"才子书"不仅最早被译成西文,亦是最受西人重视的小说文本。西人对"才子书"的译介和研究构成了早期的汉学研究,特别是小说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重视小说序跋和强调"才子书"的文人性等传统;现代的汉学研究不仅继承了早期汉学"才子书"的研究传统,在对小说评点细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才子书"的文人性;而在中西学术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西人对"才子书"的译介和研究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小说研究的动向,促使国内小说研究从对"才子书"通俗性的重视转向对其文人性的深入探究。"才子书"的西游和东洄构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耦合关系。

活跃用户
Active Users
  • 文艺青年+关注

    一个孤独的文艺小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