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关注 分享
0 2

作品集

资讯

国家公祭纪念碑——南京大屠杀组雕
  • 一只鸟的绿

  • 花开福田
    吴为山

  • 空念
    星云大师

  • 干渴的红土地
    仲呈祥

  • 那天,你说你要去很远的远方
    冯远

  • 河那边
    吴为山


  • 冯远

  • 冬天的红土地
    许江

睡童

滑稽镜像——传统独脚戏曲目中的民俗表现 时长00:00:00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历史过程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大稿午村苗族水鼓舞文化在环境、变迁过程、生态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苗族传统水鼓舞与现代水鼓舞之间的文化生态差异。结果认为,苗族水鼓舞文化的变迁是传统的农业稻作文化向现代手工业发展变革的必然;地理环境、生产力、社会制度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影响。

  • 大稿午村苗族水鼓舞文化生态变迁研究 00:00:00

  • 作为濒危文化遗产的羌族民间戏剧 00:00:00

  • 逍遥游——读冷绪忠的诗意山水画 00:00:00

  • 对戏国际当代艺术展 00:02:04

音频讲座
  • 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流行音乐的复苏与兴盛推助了社会文明范式和文化生态的变更,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中国主流音乐。本研究属于文化研究范畴,既关注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内在价值,也爬梳了其在生产与消费关系中的诸多“事实与论争”,分别从消费、技术、意识形态、审美这四方面展现中国流行音乐的现代性特征,力图勾勒出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独特境遇和文化生态。第一章以“上海老歌”的“出场”作为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发生与发展研究的起点,通过论述相关中国流行音乐称呼、文化身份、民族风、中国风的论争,得出如下结论:“上海老歌”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生;中国流行音乐从边缘走向了文化的中心地带,审美工具论范式淡出
    时长: 00:03:55
    周晓燕

  • 文化视域中的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

    本研究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维度对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进行比较和文化分析。第一章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对中美两国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强调其社会价值,尤其是政治价值取向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的音乐教师教育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个人的发展,把人的发展作为最终目的;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现状来看,中美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纵向与横向、塑造与培育、社会与个人的差异。其文化根源主要是中国“重群体”的传统文化观、“乐之教化在于道德”的传统音乐文化观、“儒家理想人格”的传统教育目的观与美国的“主个体”、“音乐为每个孩子”和“自我实现”
    时长: 00:00:00
    徐晶晶

  • 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

    溯源于西方的钢琴,已经是与当今中国音乐形影相随的文化载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间,中国社会音乐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钢琴一直是社会音乐教育中学习人数最多的,普及性最广、对中国人生活影响最大的一门乐器,钢琴课程在我国音乐教学中涉及的绝非仅系一种乐器的教学,而更关系到整个国民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事业的根本。钢琴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离不开钢琴课程,钢琴课程承担着选择、传承与创新音乐文化的天然使命。因此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钢琴教育的根基---钢琴课程。本论文从文化学的视角对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进行审视,针对当今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缺失问题进行研究
    时长: 00:02:12
    赵娟

  • 长城随想曲——吕远器乐作品选集

    吕远先生迄今为止,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了1000多首歌曲及100余部歌剧、舞剧和影视片音乐,以及大量的器乐作品。本书是从吕远先生众多器乐曲当中精选出来的具有研究价值、学术意义的经典代表之作。其中包括:小提琴独奏曲《长城随想曲》;民族管弦乐合奏《百鸟归巢》;古筝协奏曲《歌仙》等。
    时长: 00:02:05
    吕远

最新出版
  • 伏尔泰的一生
    《伏尔泰的一生》一书以伏尔泰本人的书信和诗歌资料为基础,客观详尽地叙述了他的一生。本书呈现的伏尔泰并非生来与众不同,而是由社会造成的,正因为他一生颠沛流离,才最终成为了有血有肉、叱咤风云的人物。
    余华

  • 玫瑰门
    《玫瑰门》是当代作家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是女性之门的象征,通过这扇门、通过铁凝的“第三性”的视角的叙述,对主人公司绮纹的整个生命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深刻剖析了她由一个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而衍变成为典型的“恶母”形象的不幸经历。
    铁凝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 大浴女
    作品像是用一个高倍显微镜,细切而又精微地透视了一个中年女性在各种因素羁绊下事倍功半的一生,并通过女主人公的经历与感触,重新审视并扣问了亲情、爱情与友情,深入揭悉了女性与男性、女性与时代之间难以谐和的内在矛盾。将思想深度和艺术力度合而为一。
    铁凝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资讯